党群工作

本系首页 > 党群工作 > 正文

传承红色基因 深化教育实践——中文系师生赴武乡鲁迅艺术学校旧址开展课程思政学习调研

传承红色基因 深化教育实践

——中文系师生赴武乡鲁迅艺术学校旧址开展课程思政学习调研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师生赴武乡县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村旧址开展课程思政学习调研活动。学习组一行通过实地走访、现场教学和参观展览,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图为中文系师生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解

 

武乡县作为革命老区,曾是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重镇。鲁迅艺术学校在战争年代培养了大量的文艺骨干,为根据地文化建设和抗战宣传作出了重要贡献。活动中,师生们认真参观了校舍旧址、历史陈列馆及抗战时期文艺作品展,详细了解了鲁艺在艰苦条件下的办学历程及其倡导的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图为武乡县鲁迅艺术学校创始人李伯钊简介

 

在现场教学中,中文系主任张瑞杰表示: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历史教育,更是一次专业实践课程思政的深化。希望师生们从鲁艺的办学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将红色文艺传统与当代文学教育相结合,提升人文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鼓励师生们将所学所得带回课堂,融入日常的教学与研究中,让红色基因在下一代中继续传承与发扬。

 

图为中文系师生聆听讲解

 

多年来,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扎实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注重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教学,此次调研是中文系行走的课堂系列实践活动之一,旨在通过田野调查和红色教育基地走访,拓宽广大师生的学术视野,强化文学课程的价值引领与社会关怀,探索将经典文本解读与课程思政、实地调研、创作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同时,通过实地感受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师生深入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

下一步中文系将进一步深化与地方的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学教育走出书斋、融入现实,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与创新实践能力。

 

图为鲁迅艺术学校部分展览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