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规划

本系首页 > 科研工作 > 科研规划 > 正文

中文系科研工作特色

中文系以元好问研究为核心,在科研工作中形成了鲜明且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具体特色如下:

1. 特色鲜明的学科引领:以元好问研究为学科建设核心,围绕“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和“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认证工作统筹规划、协同推进。持续推进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建设,2023年重新挂牌“元好问研究2024年建成“元好问研究展陈馆”,重新组建元好问及辽金文学研究团队,打造出极具辨识度的学科特色品牌,在辽金文学研究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2. 重大突破的项目成果:科研项目成绩斐然,实现教育部重大项目和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且多个项目均聚焦元好问研究。科研成果质量显著提升,出版学术著作与发表论文数量增多,部分成果发表于《光明日报》等高水平报刊,引发学界广泛关注,彰显了强大的科研实力与学术影响力。

3. 深度融合的科教协同:将元好问研究成果深度融入教学体系,《元好问集》纳入中宣部“百部经典工程”,并据此开设《<元好问集>解读》等选修课,计划申报省级一流课程,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实现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升了教学质量。

4. 广泛深入的地方服务:积极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围绕元好问文化,与地方机构合作开展多项活动,如在遗山公园建立“元好问读书会”,创建新媒体矩阵传播元好问文化;参与地方文化宣传活动,将元好问文化推广至上海等地,助力地方文化品牌打造,实现科研成果与地方文化发展的紧密结合。

今年4月,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期间,新华网、新华每日电讯以《书香传前年:晋地先贤的读书故事——元好问:为名人奇士,以千载自任》为题,报道我校元好问研究所在推进全民阅读和文化传承中的创新实践。这是我校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培育读书风尚、打造书香忻师,引领校园全民阅读积厚成势、兴化成风方面的具体举措。被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山西省人民政府官网对有关内容进行了转载。

5. 活跃多元的学术交流:通过接待各地考察组、学者访问,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邀请专家讲学等多种方式,搭建起广泛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了与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提升了中文系在元好问研究及相关领域的学术知名度与影响力。今年9月,我系即将召开国际性的元好问研究论坛,届时将有元好问研究所最新的科研成果向学界展示。

6. 科学规范的人才培养:重视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开设“毕业论文撰写专题”课,系统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结合专业课激发学生科研兴趣,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和自主申报项目,构建起完善的科研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科发展培养后备力量。

2024年6月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估专家组的结论为忻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20多年的育人实践中,秉承中文系“崇文励志、尚礼敦行”的系训,逐渐凝练出“从师尚德、以文化人、实践赋能”的办学特色。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师德规范,注重乡土意识和学术传承,以课程思政教育人,以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人,以元好问特色文化熏陶人。